光伏壓延玻璃碎是2020年以來光伏行業很是流行的詞匯之一。光伏壓延玻璃碎可以說是模塊的外層“鎧甲”,承擔著保護電池的關鍵作用,但其更重要的職責是提高透光率,從而提高模塊的轉換效率,簡言之,減少反射和增加透射率。
常用的減反射和減反射方法是在玻璃上鍍膜。然而,這項看似簡單卻難度極大的技術卻阻礙了國內企業的步伐,光伏壓延玻璃碎市場一度被國外企業壟斷。
2006年,隨著光伏產業的迅速繁榮,國內光伏壓延玻璃碎企業在市場需求和利潤的刺激下開始崛起。
統計顯示,2019年,中國光伏壓延玻璃碎產量占全球光伏壓延玻璃碎產量的90%,中國已毫無爭議地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壓延玻璃碎生產國。
引領“輕量化”時代,作為光伏組件成本中非硅封裝材料所占比例更大的一種,光伏壓延玻璃碎也承擔著降低成本和重量的責任,而輕薄玻璃無疑是關鍵方向。
就單面單玻璃組件而言,2014年之前,玻璃厚度為4mm。后來,隨著3.2mm玻璃強度得到業界的認可,逐漸成為單個玻璃構件的常用選擇,并一直保持至今。
而雙面雙層玻璃組件,在發電量更高、壽命更長、耐候、耐磨、耐腐蝕等諸多優點上,迅速成為市場的“新寵”。不過,顧名思義,雙層玻璃模塊采用前后兩層玻璃的包裝方式,大大增加了模塊的重量,降低玻璃厚度勢在必行。
目前2.0mm+2.0mm邊框是雙層玻璃構件的主要包裝方式。與2019年前的2.5mm+2.5mm相比,玻璃重量可降低20%左右,成本可降低5%左右。
但玻璃厚度的變化并不容易。眾所周知,光伏壓延玻璃碎除了自身需要檢測和認證外,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模塊包裝材料,它與模塊集成,并通過了各個細分市場的檢測和認可。因此,非特定情況下,傳統模塊企業替代玻璃技術的獨立性不高。
對于1.6mm超薄玻璃的適用場景,由于屋頂分布式光伏組件對重量、防火防爆等因素敏感,1.6mm超薄雙面雙層玻璃組件完全可以滿足要求。不過,對于地面電站來說,目前對雙面雙層玻璃構件的負荷要求是5400或4800前后,但這是否屬于一定的超額性能仍需業內人士討論,更被認可的應該是根據不同的市場推出不同的設計標準。